大陸地殼的成分應該比較接近花岡岩還是安山岩?

如果拿這個問題來辦個投票,不知道回答那個答案的人會比較多?如果你的答案是「花岡岩」,那你應該繼續看一下這篇文章。如果你的答案是「安山岩」,那你就應該知道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了。簡單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安山岩」。

其實在我當學生的那個年代,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大陸地殼是花岡岩」這件事。但最近這幾年,每次遇到搞地球化學的那些傢伙,就三不五時會被提醒「大陸地殼是安山岩」(精確一點來說應該是「大陸地殼的平均組成成分比較接近安山岩」)。雖然我不會去懷疑他們的專業,但我卻一直沒去追問過「到底大陸地殼是甚麼時候變成安山岩」的這件事。直到上禮拜鍾大的地球化學課講到大陸地殼,我才搞清楚原來這件事已經發生一段時日了。

最重要的論文應該是在1995年兩篇回顧的論文,一篇是Rudnick(1995)發表在Nature上面的文章,另一篇則是Rudnick and Fountain(1995)發表在Reviews of Geophysics上面的文章(由於這兩篇都是回顧的論文,可見得相關研究應該在這之前就已經被陸陸續續發表)。兩篇文章整理了地球物理以及地球化學的分析結果,將大陸地殼平均的組成成分加以統計之後,得到「大陸地殼平均組成成分應該比較接近安山岩」這樣的結論。

要研究大陸地殼的組成,從地殼表面直接採樣當然是最簡單的方法。由於大陸地殼的表面主要都是花岡岩分佈,所以過去才會有「大陸地殼是由花岡岩所組成」的這種說法。如果想知道大陸地殼表面的花岡岩之下究竟是甚麼,則可以藉助:(1)出露在地表的麻粒岩(Granulite,又名粒變岩,其形成條件的溫壓狀況,相當於下部地殼的深度)樣本;(2)捕虜岩中麻粒岩的彈性性質,配合下部地殼地震波速度的觀察結果;(3)以不同比例混合鐵鎂質及矽鋁質岩石型態,以符合地熱流的觀測結果(reviewed by Rudnick and Fountain, 1995)。來瞭解下部地殼的成分,乃至於整個地殼的平均成分。

下表是Rudnick and Fountain(1995)所統計大陸地殼的平均成分,我們可以只看最簡單的二氧化矽含量(紅色框框)就好。根據一般對岩漿分類的定義:酸性岩漿(花岡岩)的二氧化矽含量大約是70%,中性岩漿(安山岩)的二氧化矽含量大約是60%,基性岩漿(玄武岩)的二氧化矽含量則大約是50%。因此大陸地殼的平均組成成分中,二氧化矽含量約為59%的結果顯示,大陸地殼的平均成分是比較接近安山岩的。

大陸地殼成分

(上表的數字在2003年,由於加入了大量中國大陸地區的岩石標本測量結果,於是Rudnick重新計算後得到的數字如下表)
大陸地殼平均成分(2003)

但其實大陸地殼的厚度與組成,在不同地區差異很大,例如下圖(Rudnick and Fountain, 1995)就將地表根據不同構造地區,大致的地殼厚度及成分分佈呈現出來。可以發現其實下部地殼的成分相都在中洋脊的玄武岩與安山岩之間。而整個地殼的平均成分,則幾乎都是落在安山岩附近。

大陸地殼差異

原來,過去說大陸地殼是由花岡岩所組成,是因為上部大陸地殼較多花岡岩的緣故。而現在大家會說大陸地殼的平均成分比較接近安山岩,則是因為下部地殼的研究進展所得到的。雖然這其實已經是10多年前的「舊聞」了,但知道得晚總比一直不知道要好。

謎之音:知道了又怎樣?能吃嗎?

參考資料:
Rudnick, R. L., and D. M. Fountain (1995), Na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A Lower Crustal Perspective, Rev. Geophys., 33(3), 267–309.
Rudnick, R. L. (1995), Making continental crust, Nature, 378, 571-578.
Rudnick, R. L. and S. Gao (2003), Composi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Crust (ed. R. L. Rudnick) volume 3, pages 1-64 of Treatise on Geochemistry (eds. H. D. Holland and K. K. Turekian), Elsevier-Pergamon, Oxford

8 thoughts on “大陸地殼的成分應該比較接近花岡岩還是安山岩?

  1. 基本上你把花崗岩和安山岩拿來做比較就有問題
    前者是侵入岩(又叫深層岩),而後者屬於噴出岩(又叫火山岩)
    既然現在討論的是大陸地殼,應該把範圍限定在深層岩
    所以真要比較的話,應該是討論大陸地殼到底是屬於”花岡岩”還是”閃長岩”…

    依你所給的數據,確實大陸地殼含SiO2的比例還稱不上是酸性,頂多是中酸性吧…
    但更重要的是,花岡岩、閃長岩、輝長岩的分界並不像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你說的70%、60%、50%指是一個粗略的歸納,而且實際上深層岩也不只有這幾種
    更仔細的命名我就偷偷附上來吧…
    http://moodle.ncku.edu.tw/file.php/27168/Lecture/lecture_4-_minerals_and_texture_of_igneous_rocks.pdf

    第21頁是深層岩的命名,第24頁是噴出岩的命名

    岩石學是很奧妙的!並不像高中學的那樣簡單喔!

    1. WOW,口氣真是不小,把我徹底嘲笑了一頓呢!

      基本上你把花崗岩和安山岩拿來做比較就有問題
      前者是侵入岩(又叫深層岩),而後者屬於噴出岩(又叫火山岩)
      既然現在討論的是大陸地殼,應該把範圍限定在深層岩
      所以真要比較的話,應該是討論大陸地殼到底是屬於”花岡岩”還是”閃長岩”…

      受教了!謝謝你告訴我原來火成岩有深成岩和火山岩的差別。
      整篇文章比較的都是花崗岩的化學成分和安山岩的化學成分,為什麼這兩者拿來比較會有問題?
      這篇文章是討論大陸地殼的化學成分,何必區別深成岩和火山岩?安山岩或閃長岩呢?

      依你所給的數據,確實大陸地殼含SiO2的比例還稱不上是酸性,頂多是中酸性吧…
      但更重要的是,花岡岩、閃長岩、輝長岩的分界並不像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依據我所給的數據,大陸地殼含SiO2的比例平均60.6%,中性火成岩的SiO2含量則是介於52-63%(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Igneous_rock#Chemical_classification),與安山岩的成分接近,不同於花崗岩的成分。何謂「頂多是中酸性」?中酸性這個分類究竟是從何而來?

      你說的70%、60%、50%指是一個粗略的歸納,而且實際上深層岩也不只有這幾種
      更仔細的命名我就偷偷附上來吧…
      http://moodle.ncku.edu.tw/file.php/27168/Lecture/lecture_4-_minerals_and_texture_of_igneous_rocks.pdf
      第21頁是深層岩的命名,第24頁是噴出岩的命名

      謝謝你的偷偷賜教,不過根據你所提供的岩石命名跟分類,我從頭看到尾,都是根據礦物組成來分類,那跟本篇文章在討論化學成分有什麼關連性?這整篇文章一個礦物的名字也沒提到,那我該如何比對你所提供的岩石命名呢?

      岩石學是很奧妙的!並不像高中學的那樣簡單喔!

      大概是高中待久了,程度也只剩下高中而已,看到這樣的批評真是汗顏,讓我無地自容啊~

  2. 標題:大陸地殼的成分應該比較接近花岡岩還是安山岩?

    比較花崗岩和安山岩,花崗岩贏
    比較酸性岩和中性岩,中性岩贏(如果相信Rudnick)
    但,花崗岩種類與成份範圍涵蓋太大,如果比較QAP圖:
    噴出岩類的中性岩(安山岩)只有一小角
    而深層岩這一角全叫花崗岩。
    換言之,花崗岩涵蓋了大部分中性岩範圍。

    你那些搞地球化學的同學,也許該看看噴出岩與深層岩的QAP圖想一想
    我剛參考Igneous rocks and processes: a practical guide
    Robin Gill (2010)引用的QAP圖與命名關係
    跟二十年前的講法仍然一致

    leuc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