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演化的圖說歷史

主編: Steohen Jay Gould(1993)
譯者:程延年(古生物學博士、研究員)

 這裡呈現地球上生命的故事,美麗彩圖以及存活與滅絕引人入勝的戲碼,延續了六億年的悠悠歲月。超越任何其它的主題,這個故事對我們充滿了魅力,因為它是屬於我們的:我們星球的歷史以及那些與我們共生共存壯觀而神秘的植物與動物。
 
 生命歷程一書是獨一無二華麗的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文章內容,在最賣座科學作者Stephen Jay Gould 的主編下,提供了最新研究成果的全面性瞭解;它伴隨著專為本書而精心製作的彩色圖繪以及圖版插圖。從未有過針對地史上不同的場景做過如此無度的與完全的描繪──許多是第一手呈現。除此之外,精細的圖表常是以電腦合成,清晰的解說演化上的里程碑。
 
 我們的故事開始於悠長的過去──上億年歲月──當時地球唯一的生命侷限於小型,通常是簡單的的生物,令人驚心動魄的生物多樣化──仍然僅悠游於海域中──發生在寒武紀,導至了我們所熟知的加拿大伯吉斯頁岩中奇特繁盛而引人入勝的生物。
 
 演化是最漫長的故事主軸:在伯吉斯頁岩之後,它發費了一億年才使得生命登上了乾燥的大地。這時,我們遇到了(實際上,從復元重建中看到)戲劇性的兩棲類、爬行動物、昆蟲的序列──一群接近到它們從何處演化而來以及如何生活。
 
 地球的歷史充滿了災難。我們的祖先型,哺乳動物,至少在其中一個大災難下倖存─或許災難肇因於外太空的隕石撞擊──使得很幸運的繼承了這個星球。那是在幾百萬年之前一群小型的動物,但源於它們演化出龐大的哺乳動物,包括了我們遙遠的祖先型和我們自身。在人類演化的章節裡解說了現代人類的崛起的眾說紛耘的故事,遺傳基因上相似於猿類,但是賦予人類改造世界,是任何其它動物史無前例的。
 
 當這個令人驚喜的故事陳現,我們認識到地球表面及大氣層圈的改變氣候,陸地漂移及植物生命扮演的角色。我們發覺到存活的索鏈它連繫生物種,動物如何適應去覓食,大滅絕的原因與結果,最終生物對環境的打擊,尤其是人類的大衝擊。
 
 貫穿生命歷程全書,我們神交最全心奉獻的科學家與天賦才能的業餘學者,他們發掘,困惑思索並且精心闡釋,全球演化的證據。
 
 在開宗明義的章節裡,Steohen Jay Gould 提供我們自省機會,我們這個生物種仍舊不情願的放棄以人為中心來統御安排生命歷史的序列概念。他描繪了這個在自然圖繪史中〝過度以人為中心〞的傾向與偏執,我們如何從人類為中心的眼界中去窺視大自然,我們的畫家一直如此。
 
 生命歷程一書建構了一座知識的橋樑,將科學的尖端領域與以及我們對生命歷史的瞭解呈現在每個人面前,對每一個深切期望瞭解我們的起源,想要多知道一些我究竟是誰的讀者而言,這是一本書值得一讀的精彩大書。關於作者群/譯者‧主編:Stephen Jay Gould ,哈佛大學教授,是全球古生物學家首屈一指的作家,出版許多專書,其中〝妙極了雷龍〞與〝美妙的生命〞都是賣座最佳的科學讀物。‧J. John Sepkoski, Jr.,受業於哈佛大學Gould門下,現為芝加哥大學教授,古生物學者專精於演化輻射與大滅絕。‧Michael Benton,專精於滅絕爬行動物,兩棲類與恐龍。古生物學者著名的教授與作者,他任職於英國Bristol大學。‧Christopher Stringer,他是英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中人類起源部門的研究科學家,同時也是對人類種起源受國際尊重的作家。‧Peter Andrews ,是自然史博物館人類起源部門研究科學家,專長於靈長類的演化與人類初起的演化史。‧程延年,譯者,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達拉斯分校)古生物學博士。現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前言
 
 重建(同時支解)生命史 Stephen Jay Gould架構在偏見之上:
 
 在一八五一年歷史上著名的展示,對維多利亞女皇的大英帝國而言,成就了兩個靈魂人物的精神支柱—-一個是女皇的丈夫亞伯特王子,他大力勤奮的主導這場在水晶宮(Crystal Palace)偉大雄偉的展示,他因此從原先被懷疑的爵位委任陰影中脫離受到讚賞與崇敬;另一位是經常的訪客,查理士.達爾文,他視這一個龐大而透徹的大建築物為一個標桿,使得原先脆弱的祖國,現在於知性革命上已成為一個堅實而成果豐碩的,而這件事,他從一八三0年代末期以來就默默的護守期許的。
 
 當這個展示在原先的海德公園(Hyde Park)關閉以後,工人們拆除了原先的龐大鋼架與玻璃,重新在倫敦郊區的Sydenham地區建起嶄新的水宮晶,在這個新家諸多陳設於基地上引人入勝的裝飾,沒有一個比那些史前動物更壯觀,更富想像力,更具永恒性,這一系列史前動物的模型是由倫敦雕刻家WaterhouseHawkins(1807-1889)緊密結合英國著名的解剖學家,也是”恐龍”這個字的創始人。Richard Owen(1804-1892)共同完成的。水晶宮在1936年一場大火中全毀,但是Hawkins’s
 的模型卻仍然訖立在Sydenham(事實上,最近特別重新修復並粉刷過)。牠們仍然以自然之姿站立,在週圍飾以人工的一個湖泊(這個,在Hawkins原先的計劃中,製造人工的模擬海潮,產生潮汐與水流使得魚龍與蛇頸龍 (ichthyosaurs & Plesiosaurs),能沉浮於其間)。現在重新修復的場景要比原始的更好,因為周圍飾以許多樹叢,使繁茂的叢林包圍了禽龍與巨龍(Iguanodon & Megalosaurus),更增添其神祕的面紗。
 
 我兩次從倫敦搭乘火車到水晶宮做朝聖之旅。我被嶄新的陳設所敬畏與困惑—-敬畏於這些廣博知識並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復元雕像僅僅在Owen創建”恐龍”一字十年而已,就有如此清晰的了解;但是也因為那無可避免的錯誤而忍不住發笑。魚龍和蛇頸龍被復元成海岸旁的居民,一半在水裡一半露在岸邊—-雖然我們知道牠們事實上居在開闊海洋中(後來的發掘證實魚龍背鰭與尾翼具有游泳的水力設計)。而禽龍則仍然在鼻前具有那著名的角(實際上為牠的趾但是在首次發掘時錯誤的復元)。並且以四肢行走(雖然現在我們已經”明確”知道牠是兩足行走動物)。
 
 這些錯誤僅僅是不完整知識體系的經常不足為奇的要素。禽龍的”鼻前角”原先就是分開的一塊骨骼,因此,誰知道它倒底長在那一個部份?同樣的,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期,在精采的化石於Holzmaaden發掘到魚龍尾翼(不具硬骨骼保存的!)的軟體外形印痕之前,我們根本無從鑑定其尾翼的存在。
 
 但是在Sqdenham展示中另一項錯誤震憾我更具教育性的,因為牠具體紀錄了在科學與人們生活互動的樣式,致使化石的圖說主題如此有趣(這也是這篇前言的主旨)。注意到Hawkins對早期棲類,Labyrinthodon復元圖。我們現在清楚的了解這種動物是修長體型,具有約略相同的四足。但是在Hawkins時代,僅僅有頭骨以及少部份的化石去主導他復元的工作。因而他將這種動物復元成我們現生的典型的兩棲類—-就像青蛙一樣,具有強有力跳躍的後肢以及短小的身軀,錯誤是明顯的,但卻意義深遠—-我們往往根據自已的偏見與標準的形象去復元地史。
 
 因而,針對化石動物,習慣性的改變其復元形像,變成為我們社會與知識歷史顯著的縮影。這兩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外在的經驗觀察與內在的社會省思—-牢牢的抓住了科學史改變的最核心的機制。
 
 在一方面,當我們對化石的紀錄逐漸累積越多的知識,我們確實獲得主觀可探知的知識體系。好比禽龍在鼻前沒有一個突出的棘,而魚龍確實利用尾翼游泳,當我們學到這些,我們修正復元圖,因而從知識中獲得的紀錄在圖說中。通常的神話,大多是專業者自我滿足的創意,辯稱科學通常究是以這種方式前行肇始—-本質的與獨特的,改變觀點的歷史,因此是記錄著對廣大知識的簡單進展,藉著我們引申那些正確無誤的觀察事實的法典,亦即科學的方法,來家以傳達。
 
 但是,在另一方面而言,科學必然是從社會網路中發端,也必然經由人類而促成,為其文化逤所牽絆,為周遭的政治生態所陣痛,並且為其社會與心裡的建築上層之期望與迷夢所影響,我們科學家試圖滅少這些人為的影響,因為我們要專業的神話,告訴我們,改變的觀是經由累積大量的關觀察結果所作質疑引申所驅的。但是,所有科學的改變,始終是知識不斷增進累積與改變中社會環境的複雜糾纏難分的混合體。
 
 更進而言之,對這兩種影想響的領域,我們絕不要輕易結論說:事實的累積是一項恩賜,而社會的網路則是純粹的障礙。資料經常被誤導誤引申(而絕沒有自我證明或者清析的一目瞭然)—-當改變中的社會觀點能夠動搖舊的偏見,而且能將我們從成熟的偏執中解放出來。查理士達爾文創建其自然選擇(天擇)理論,主要從亞當史密斯在經濟學方面人口論(laissez-faireprinciple)如何引申至自然界,而非從Galapagos島嶼群中對烏龜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廣泛的對科學上人種偏見的放棄,讓我們得以沉思,希特勒所宣稱執行有關基因優勢教條的謬論。
 
 從我的觀點,圖解圖說,在知識增長中提供我們最佳的去掌握社會與知識兩種因子的互動互生—-而對過去地史中動物的圖解,針對我們自身開啟了一扇觀察之窗,提供了一系列有關遙遠的地球史過去的生物影像。我們對〝雷龍〞(Brontosaurus)剝開其內中恩怨史,或者牧羊神或小妖精都會一一顯露無所遁形。
 
 圖說的影像往往讓我們忽視,因為我們知識份子被訓練去分析內容文字,而將插圖或像片視為微不足道的附屬品。因而,當我們仔細審慎研究文字是否偏執與隱喻同時,我們視圖片為裝飾,僅僅認為那些東西是提供給那些視覺指引的人,我們大多時沉湎於那些不經詳查的事中。
 
 對化石圖解的社會架構,最佳陳現在於習慣於陳述如此巨大的背離,介於描繪的實景與相對應之可想像的自然,(這一點,一旦陳現是顯燃的而且極易補抓,我卻經長驚異於發覺倒底有多少人並不認識這種差異—-以及需要這種不一致—-在自然界與我們習俗上去描繪它,我們很多人在一生中看過這樣的圖繪,而自然接受它們為自然世界的正確的快照)。所有藝術的圖繪依循著社會既有成規,但也有極少數的抓得住推測,其成品能代表自然的真實性。讓我僅僅考量三種成規,三者都有辯駁餘地,使得繪製的化石景觀與引申的實景有所差異。
 
 1.數量:在大多數地區,任何大多數時間裡,通常都祇有寥寥可數的少數生物,但是要照這樣去描繪實景的話,一定多是空蕩蕩且令人厭煩的。更甚者;博物館或書本,僅僅提供有限的空間以做為繪景的圖幅,因此,藝術家一定善用最有限的機會。假如我僅僅被允許用一幅圖描繪中生代的景觀,那末我一應會試圖把所有生物儘可能擠進去—-掠食者與被掠食者,池邊的游盪者與山巔奔馳者。祇要看看Rudolph Zallinger 掛在Yale大學著名的畫作。我們接受這種必要的教學上的主題,但是卻很少去認真考慮這樣的場景僅代表了藝術者的成規而非自然的真實生態。
 
 2.活動行為:一個老的古諺曾說:士兵的生活特徵在於長期的無聊復加偶然的短暫恐懼,我們描繪動物通常抓住牠們偶然短暫的有趣行為,而我們標準中〝有趣的〞常隨時間而改變,在維多利雅亞時代,喜好Tennyson所描述的〝自然的具有血紅的牙齒和利爪〞,因此,依循社會成規,排除了交配的場景,他們的繪圖其大自然幾乎無例外的以掠奪做為中心場景(通常飾以一些血淋淋)。在過去二十年間的描繪圖,尤其是大部份為孩子而設計的話,傾向於焦點在主題顯示〝政策上正確的〞—-母愛的詳行為,群集的以及互助的。
 
 在這類〝地史久遠年代的景觀〞的標準模式就像Henry de la Beche的〝Anolder Dorset〞,最早在1830年發表,爾後被合法或盜印不斷的再製,同時被後來的藝術家肆無忌彈的做為模式去(烤貝)再製。De la Beche是徹頭徹尾的英國人,雖然名字源於法文,是英國地質調查所首任所長。確實在他設計這幅圖,一部份帶有幽默性(基於對貧困的收藏者 Mary Anning,她對英國古生物學家們提供很多的協助,要出售這幅畫作,獻出寬大的利益)。而De la Beche這幅畫卻成為這種圖解發端時對古代生物的典範景象。注意,他如何依循既有成規中非自然實景的踴擠以及誇大的掠食,幾乎每一隻生物不是掠奪者就是被食者,而在中心場景的一隻魚龍咬住蛇頸龍的脖子,是標準的十九世紀前期重建復元的典型影像。(我們在此也必需注意到dela Beche的獨創性,尤其是他的描繪幾個較大生物體排泄物──這是其後剽竊者大多仿造的)。
 
 3.強調焦點:我們現在從必然的藝術創作(雖然仍舊扭曲真實性並且增進假象)轉移到主要的社會影響方面(在出售交易與接受性方面)使得這活生生作造成極大的偏頗無法表徵化石的世界。想像生命的整個歷程,至少從現代多細胞動物開始時(這已經是一種偏頗的強調了)超過五億年之前,分類學者已經描述了超過百萬的生物種(大多數為昆蟲),分成為20個綱,在這樣的多樣性中,脊椎動物僅僅是一個綱的部份,而也僅僅有四萬種左右。我們更僅僅是生命更豐富的樹中的一個枝條(雖然極不尋常的成功發展的四肢,能演化出最大型的生物體)。
 
 我並不反對主要的強調脊椎動物,因為我們具有正當的偏狹的關注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最親密的祖先型,但是讓我們思考兩個觀點,在慣有的描述生命歷史是一個從無脊椎動物到人類,扭曲了我們化石紀錄的主要模式。
 
 首先,在較近期的地質歷史中或許增添了新型的脊椎動物,但是無脊椎動物並沒有消逝(以及一些早期的脊椎動物);它們持續存活,並且持續在大多數棲息地中占有主要位置。因此,在因習慣有的寒武紀場景是描繪著海底層充斥著三葉蟲和腕足動物,而在典型的第三紀則是陸上點綴著哺乳動物的場景,但是海洋始終未曾消失。它們仍舊占有我們星球的大部份,涵蓋了百分之七十的地球表面;它們仍然充滿了無脊椎生命,和寒武紀有所不同,充滿也同樣令人興奮驚異的生物種屬。然而沒有任何生命歷程的一組場景曾經包括了從陸生脊椎動物崛起之後的任何海洋中無脊椎的描繪。
 
 對傳統熱愛者或許起而辯稱每個人都瞭解這種發展演化。通常的描繪僅僅是呈現了脊椎動物的歷史作為整體中特別引人興趣的片段,並非如此,在這場盛會的主題中歸罪之於不完整性,想一想本世紀三位最具影響性的著作──Charles R. Knight的〝歷史萌芽之初(Before the Dawn of History,1935)〞,同樣他的較後期1942年的著作〝地史中生命的大遊行(Parade ofLife through the Ages)〞,以及J. Augusta與Z. Burian在1956年的卷冊〝史前動物(Prehistoric Animals)〞。沒有任何一冊,在緊接著脊椎動物起源之後描繪任何的單一無脊椎動物,即使這本書,縱使已經將無脊椎動物引申涵蓋更為廣闊了,也沒有突破這種大遊行前進的傳統場景,一直走向智人的標的,然而,我們命名這本書,是包羅萬象的,〝生命歷程〞。
 
 即令當人們了解到無脊椎動物與〝較低等〞的脊椎動物仍然存活,這種偏頗的圖繪傳統鼓舞了一種信念,認為這種〝原始型〞的模式在其早期高原期停止了(因而得以在其後被遺忘),就像是嶄新的火炬傳遞到了較高等的脊椎動物(那必然是習慣性的使然)。事實上沒有這種事。所有生命的主要型式持續的變異,多樣性並且適應,持續的在生命無止境的滅絕與發生之流中扮演其絢麗的角色。我們養成一種嚴重的偏離的誤認,當我們棄置後來動物的歷史是源自早期,而假裝脊椎動物這一細支能夠扮演成所有較後期歷程的代理人。更進一步,這種引進的偏頗,是對我們星球歷史所有慣有錯誤最壞也最有所傷害的──極其傲慢自大的以為演化有一種可預測的方向導至人類的生命歷程。
 
 其次,第二點指出即令藝術家設計成一些較早期的空間施予無脊椎動物,其描繪的量絕未等量於真正的重要性或者時間的過往。大部份的生命史僅僅壓縮在一個簡介式的圖景或二幅而已。Augusta與Burian將其60個圖版中最先的三個圖版呈現古生代的無脊椎動物Knight(1942)則在24幅繪作中呈現了兩幅─ ─一幅是博吉斯岩頁動物,而另一幅則是描繪板足鱟類,是所有無脊椎動物中最大型也最令人驚喜的一種。Knight的較早期著作(1935)是勉強平衡的對待脊椎動物之前的地球,在44個描繪中最初四幅名之為〝生命之前的世界〞,〝藍藻菌的池子〞,〝臭陶紀的海濱〞以及〝志留紀的珊瑚礁──芝加哥地區〞。但是這四個圖幅呈現另外一種傳統的特性將無脊椎動物降階至邊緣飾物──這個時期回復到了藝術創作的範疇而非社會偏頗的議題。四幅圖中沒有任何一幅呈現無脊椎動物在其自然的棲息地──亦即在水域之下。所有都按照傳統的藝術創作方式,可以回推到至少到十七世紀,並且經Rudwick(1992)完整的證實,描繪無脊椎動物為死去的生物陳列在海岸邊。我們假若僅視這種動物佈陳在外來乾涸環境中的殘骸,乾屍,則很難去得到原來海洋中生命的型態。
 
 到1942年之前,Knight已經改進了他的方式而呈現兩幅無脊椎場景成為在水域之下的活生生型式。Rudwick注意到西方的藝術家可能有極大的困境,即令是概念式的描繪水下情景,直到19世紀中葉大的水景狂熱使得這種景象開始為人們所熟識。從這個觀點而言,dela Bech的在1830年的〝Duria antiquior〞是一個突破的板晝,雖然不經常的重覆(除去那些僅僅翻製dela Bech原圖不計),同時Knight在一個世紀之後持續對老創作的忠誠,驗證了對無脊椎動物合理的對待並不簡單。
 
 對那些堅持視風景晝為書本體的附屬邊緣者,我祗能回應以我們演化生物學的一個根本的事實。靈長類是精純的視覺的動物,而且自從最早樹棲的最早期第三紀重建以來就賦以特殊才能,能夠才枝條間敏捷移動,否則就要跌落死亡而離開經由天擇而更進一步的發展演化了。人類,做為這種受贈者的後裔,藉由視覺與想像而學習。孔夫子並非實施口述的古老東方智慧章節,而是摘要靈長類演化的中心精髓,他宣稱一張好的影象勝過千言萬語。
 
 在這個論點上,我始終不明瞭為什麼大堆頭充滿圖幅的書籍經常被專業的與學術上輕蔑的視為〝咖啡桌上的書〞。──雖然經常是由申請者而非撰寫者本身來控制的。我並非瞧不起我的咖啡桌是較不入流的傢俱類屬,而是我認為美麗而且插晝充斥的資料書籍是在出版事業中最卓越的出版品。
 
 因為所有這些的理由──對插晝為主書籍的邊緣性聲譽,結合了相反的主題有關乎於我們深深為影像所感動及影響之癖好;對社會性與文化上於媒體偏頗之極限佈陳,以致我們不能詳查它們的存在及滲透力──以插圖呈現,對學者及歷史學家而言是一個極度重要的議題概念。事實上,它是我個人的喜好,對所有被輕視及對人類思維年代紀事被忽略的主題(參考Gould, 1987,1993)。
 
 插圖呈現(Iconography)對於我們就像是夜間的小偷──強而有力而且常是靈驗的,但是通常都極度安靜以致我們未能偵測其存在。假若我要問是誰最該負責我們對因襲的恐龍概念(直到最近幾年為止)成為最了不起的,但是累贅令人厭煩的,最多數的回應將尋求那些著名的科學家們他們撰述論文來辯駁其概念想法。但是這個問題有一個明確不含糊的答案──Charles R. Knight(1874─1953)曾經是那時期最偉大的插晝者,他們卓越成品形成了當時全球無人匹敵的個人秀。他繪製了在二次世紀大戰之前美國所有博物館中重要的壁晝──包括了紐約,芝加哥,洛杉磯,他的晝作在解剖上極度準確,生態背景上詳實,以及視覺上的令人振奮的成品充斥在所有的書籍和雜誌中。在缺少其它可能的意象,Knight創造了恐龍精典正規的圖像給予專業者,也涵括了一般大眾。我無法想像在古生物學如此寬廣的領域中有任何單一個人能有比如此更強而有力的影響者。
 
 同樣的,我們改變中的概念最顯眼的徵兆來自於新一代的恐龍藝術繪製者,他們終於取代了這些重大的慣例,並且提供不同的取代的形象,範圍闊及小孩的童書到餅乾盒到郵票。僅僅我們考量介於Knight典型的〝雷龍(Brontosaurus)〞,浮在沼澤地水域中,因為即使如此像大象的四肢被認為也無法支撐起在陸地上如此壯碩的體軀,以及Mark Hallett的相當的腕龍類(sauropods),靈活的漫步向前,其頭和尾向兩端伸展而出。孔夫子所說的對嗎,或者你期望我用另外的二萬字來描述這種概念的轉移?聖經舊的箴言(25:11)所言〝適切的一句話就像在銀色圖像中的一顆金蘋果〞。
 
 ◎在化石插圖晝像歷史中的一些中途站
 
 對化石文字的描述可以上溯到古代的希臘史籍。而化石的木刻晝作可以在現代自然史的基石書卷冊頁中發現其特質──如十六世紀的Konrad Gesner與Ulysse Aldrovandi 論文集之中。最早對脊椎動物化石的完整重建與復元是來自於散亂的骨骼,歸之於德國物理學者並且也是空氣壓縮機的發明者Otto vonGuericke(1602─86),(但是,我有些置疑),他從一堆散置的骨頭化石,其中包括一些猛螞象骨骼復元成一個極可笑的獨角獸形狀。而最早的分類系統上正確的復元化石脊椎動物是直到GEorges Cuvier,他擁有整個博物館收藏的現生骨骼做比較,而能在18世紀最後一年奠基了脊椎古生物學的領域。
 
 但是在這本書,我們興趣在於不同的傳統──血肉之軀,互動共生與生態體系。我們的風景是結合了藝術與科學的影像來產生對過去的涵蓋圖像──弔用Rudwick的適切的用語,是深幽年代的圖像情景。這種視覺上的議題很少被學者所研討。即令Rudiwick(1992)曾經呈現了極精緻的首次試探。因此,我不能夠提供一個被接受的或者很穩固被證驗的史前圖繪發展史。取而代之,我提供一些建議,在大多未被挖掘出來的插畫圖作中,以序列的四個中途站的方式來陳列:
 (I). J. J. Scheuchzer的〝銅質聖經(The Copper Bible, 1731-1733)〞──假若在Cuvier時代之前,沒有適切的化石脊椎動物之復元重建,那麼在19世紀之前就不會存在有關於史前生物適切呈現之藝術創作,但是在〝深幽年代圖像〞的風景畫中包含了幾個造形的線索,而且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僅些微的直接對化石知識認知的世界裡,假若一個對化石準確的描繪提供了一個線索,那麼,相對重要的第二個線索則是來自於另外的文化上的傳統,致力於呈現歷史盛會中圖像上的與時間上的主題。
 
 我們或許現今能夠從地質學或者其它自然科學的內涵中描繪出我們的歷史,但是我們的祖先們引申其年代史,是從另外實質的本質內涵──來自於聖經的字句,根植於神聖而且絕無繆誤的。我們現在或許反駁了短暫時間的尺度說法,字義上的解說,視奇蹟的創生為改變之機制,但是類似聖經上的歷史對我們爾後地史風景晝的場景分享有許多的內涵因子;它是範圍廣闊的(始於地球的誕生起源),系列的進展(六〝日〞的創生說),以及最重要的,是極其精緻,知識上與道德上具教育性的故事。因而,Rudwick曾經辯稱(我個人觀點認為正確的,同時我也跟隨他選擇同樣的開頭),圖解的聖經歷史的傳統是形成了我們史前藝術風景晝做為年代的盛會。
 
 我們對這樣的說法感到驚異(以及許多人感到一開始就拒絕的欲念),應該教導我們某些事情是有用的,並且糾正我們的偏見。我們被教導認為科學與宗教本質上是衝突的,但是這個講法僅僅引申至(同時在侷限的方式)一個狹窄的範圍,神學曾經一度過份延伸其分類學的支翼到那個區域,自從適切的提出了經驗的調查。在其它區域,科學和宗教提供不同的,而且是不相配合的(但是同等需要的)洞察整體生命──知識與道德的領域,其結合聯集建構智慧。在另外的更深一層領域,科學與宗教或許分享共同的趣味與關注──如同它們共同的傾向去描述歷史的過程為一場盛會一般。
 
 偉大的瑞士學者Johann Jakob Scheuchzer(1672-1733)生存的那個年代,體認到所接受的訓練沒有明顯的界線,到以後我們大學中才區隔成不同的領域。他是在蘇黎世的一個物理學家,也是數學的教授,但是他同時也出版了一幅瑞士的地形圖,並撰寫了那個國家歷史方面的29卷著作論文。他的重要有關古生物學的出版,尤其是在植物化石方面,使他名列我們科學界奠基者。
 
 在他生命的晚年,Scheuchzer構思,並在死前親自執行一項在出版史上最大的成功事業。假若我們作一個適切的類比於相似的同時代文明現象,我們僅能在今天了解其範疇──慷慨而大方的支助,經年累月的,沒有任何花費的東縛,分佈全球的攝影隊,電視上為Scheuchzer的特別系列節目如同Carl Sagan與Bill Moyers,以及所有他的同僚們成為上百人構成的團隊(以及合成的支助以百萬計),包含每一個專業的領域。
 
 在神聖的物理(Physica sacra)一書(事實上不侷限物理,它涵蓋了所有我們現今稱之為科學的範疇),是包含一系列大型對開本,裝飾成745全頁,銅版刻製的,表現了從開始成時間序列的聖經歷史故事,同時對每一個在聖經過程以及任何科學上或文化上藝術之間想像得到的關聯提出辯解。但耶穌對法利賽人及撒都該人說到〝一個邪惡的世代〞,Scheuchzer回應以一組絢麗的圖版表現了所有認知的蛇類的分類系譜。而在所羅門的神殿建築,則呈現了神奇的系列圖版表現公共建築的典範與實質。在大洪水中審視了幾回不同版本的方舟,所有的都繪之以一定比例,並伴隨著一些討論有關動物可能適應的方式。
 
 Scheuchzer的圖版,首先由他的好友J. M. Fueslin繪製,然後由一個19位藝術工作者的團隊雕刻,在Johann Andreas Pfeffel 的指導之下進行,他是羅馬帝國皇室雕刻師。這些雕刻家有些僅是在圍繞著場景周圍精緻的巴洛克式框架上雕飾;一位負責所有的主題,包括拉丁和德文的哥德式手稿。這卷Physicasacra以三種版本問世,一個是Scheuchzer的本語德文,另外還包括拉丁文和法文,代表了科學和專業學術上國際的較老式與較新式的語文,德文版特徵於雕刻於其主題──銅版聖經(Die Kupfer-Bibel)。許多後期我們看到的有關史前風景畫的創作,即令到今天,仍然可以追溯到類似的原始偉大的肇端。
 
 在他書中圖版125,述說青蛙的傳染病事例,摩西訪視古埃及人,圖中顯示了在框架內圖景是青蛙佈滿城市牆上,並且在死屍堆跳躍。作為科學的註釋,圍繞在外框呈現了青蛙完整的生活史,從卵,經過蝌蚪,到左下方大型成蛙,結合了圖版的兩部份,藉著從外框跳到場景之中。
 
 在圖版19,第五天的工作,呈現了創造了軟體動物,但是用的是現生而化石的貝類,而伴隨著風景圖式的創作貝殼位在陸地之上而非生活在海洋中,諾亞的兒子建造了方舟呈現在圖版34,而在框架上呈現了圖示針葉植物的分類,那或許用在建造方舟上,Scheuchzer緊接著他的洪水部份飾以14個化石的圖版,主題為〝洪水的遺骸(Restes du d幨uge)〞。圖版49在這一系列中雖然稱不上最美麗的,但是它卻是最生動的,陳現Scheuchzer自已發掘最著名的化石他在1726年描述主題為〝洪水見證的人類(Homodiluvii testis)〞。碩大的努力經常帶有致命錯誤的危機,在這種方式對任何錯誤沒有可責難之處:沒有冒險,就沒有收穫。但是Scheuchzer的洪水見證的人類〞,最終被證實為一個蠑螈類化石,而是由Cuvier後來訂正的。(這個標本或許仍然可以在荷蘭的Haarlem博物館見到。)
 
 (Ⅱ).Hawkins與強固風景晝的圖幅──Rudwick(1992)曾經收集了並陳現幾乎所有史前生命的圖畫,包含從最早成功復元脊椎動物化石,大約早在1880年,到中世紀時建立風景畫作(genre)。介於其間,還有一些,常是帶著卑微心情呈現,由科學家們經由片段零星資料所引申,非常細心多疑的猜測繪製。在一般受歡迎的地質學與古生物學的一些重要工作,雖然填滿了真實化石的圖版,幾乎沒有呈現任何藝術性的重建(最著名的,像William Buckland的1836年出版Bridgewater論文集,主題為地質學與礦物學考量到自然神學之探索)。更進一步,大部份的繪圖僅是單卷而非系列作品──因而它們可能誤認造成,錯誤的印象使我們對照現生世界於古代生命單一的圖片,代表一個沒有次序並且沒有分隔的大洪水之前的年代。因為歷史的場景是肇始原因(或者,至少是主要的驅動力量),這種對生命二個價值的觀點(即過去相對於現在)不能夠排比成為過去時間的一個純正的科學。
 
 建構起時間的尺度,並且了解到在地層紀錄中化石改變的一致性與全球性的序列,表徵了在十九世紀前期一個重要發展出所謂地質學的科學領域。在1800年,滅絕的事實幾乎沒有被建構,而且僅有極少數的化石生物被適切的復元重建。到1850年之前,地質學已經根據生命史建立起一貫的全球性年代史。這種發現並建構歷史本身必然要列名有史以來最為重要的偉大貢獻──事實上,我將辯稱──地質學對人類瞭解的卓越影響。類似的卓越成就必然是藉由一個成熟的晝作繪圖而達成,它致力於表達過去地史是系列連續的階段而非單一未分隔的過去相對照於我們現今的世界。
 
 這個嶄新的創生規則──結合了Scheuchzer傳統的時間序列的觀點以及新的化石生物整個動物相的知識──在1860年代之前開始發展,僅僅是在最早嚴謹的試探之後幾十年的光景,因而貢獻了大量的能量和速率發展出地質科學,我將從這個首次可信的成就,呈現地史完整的圖繪中提出兩個傲人的最足以代表性的例子。
 
 藉著建構全形比例,三度空間的整個爬行動物的模型(包括了空中的翼龍,陸上的恐龍,以及海域中的魚龍及長頸龍),Waterhouse Hawkins支付龐大的金額於達成重建過去史的藝術復元工作,成為一個重心的活動,甚而伴隨了實質的展望於商業營利上的成功,而非僅僅侷限在框架的邊飾上。經由和Richard Owen非常密切的合作,Hawkins也建立起從此仿照的一種模式(例如,Knight與Osborn的合作,Burian與Augusta的合作),並且呈現給企業告知科學的準確無誤與藝術的卓越能夠同步並行。更進一步,Hawkins的水晶宮奇特的創作,在圖像晝史中增添了很多的範例,使得他的全形比例,原寸大小的模型成長比原生物更為大型,當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Hawkins和Owen所舉辦的一次晚晏,於其半成品的禽獸模型體軀中進行,而Owen教授坐在大約頭部的位置,那是在1853年的最後一天。根據記載,在午夜時刻,聚集的21位賓客合唱一首地質學家Edward Rorbes特別為這一場合製作的歌曲:欣喜於這古老的大傢伙/它沒有滅絕/在它的體軀中再次注入了生命。這真是迎接新年的絕好方式啊!
 
 但是要讓圖像畫完全的達成,需要一個完整的系列時間史的場景,根據地質時間尺度而排列,就像Scheuchzer曾依循的聖經故事的序列一樣。Rudwick(1992)報告說最早的這種工作可以在F.-X. Unger 1851的作品〝在不同時代地層的圖版是由Josef Kuwasseg製作的,代表了很好的初次試探,但並沒有讓圖像晝成普遍風行的文化。Unger的作品是以大型對開本昂貴的印製呈現的,僅以極少數法文和德文版印刷。更進一步言,Unger是一個植物學家,大部份他的創作僅涵蓋極少數的動物,而又都在很遙遠的背景位置。(當然,我了解到以動物為中心的方式祗是另一種可悲的偏頗,但畢竟我們屬於動物,因而典型的晝像作品將必然突顯我們的世界。)
 
 真正的突破發生於1863年,當著名的法國通俗科學者Louis Figuier(1819-1894)任命巴黎的風景晝家Edouard Riou (1833-1900)製作了大約20 餘幅全開的版晝,繪製地史上的場景,排列順序從生命之前的世界一直到〝人類的創生〞。經由Figuier與Riou的合作,他們也同時為Jules Verne創作的科學小說工作,產生了在通俗科學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主題為〝大洪水之前的地球〞(La terre avant le d幨uge)。這個昂貴的八開本得到廣泛的流傳,成不同的版本,譯成不同的語文(我自已的版本是羊皮裝訂,1867年在紐約出版的英文版第四版,剛好在原始法文版出刊之後四年)。
 
 Figuier與Riou依循著時間的序列,早期無脊椎的圖版顯示貝殼位在海灘上,而非活在海水中的動物,他們也編造了人類起源的有爭議性的主題,並且創造了白種人的伊甸園,沒有攜帶武器,並圍以現代的一些動物,但是較後期的版本則顯現較為生動,好的內涵,Riou增添了一幅古生代海洋的場景,包括了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出現在自然的存活方式,而且Figuier緊接續增添了證據顯示早期人類與滅絕的冰河期哺乳動物的共生情景,因而使人類起源歸於部份自然序列之中,而非從天空高處晚期創生落入凡塵,我的版本除去了原先的伊甸園場景,取代了一個家族手持斧頭位在一群古代的動物,包括猛螞象,與長角鹿。人類仍然是高加索種族的白種人,而且解剖上而言現代的,但是僅是立時有很多的部份能被執疑──尤其是這些作品試圖在廣大群體中大量販售。Figuler與Riou持續扮演兩端的角色,他們重新插入老式伊甸園的場景於更甚且更顯眼的位置──做為整本書的一個扉頁。
 
 (Ⅲ).典型的C. R. Knight晝作代表風俗晝的成熟期──Unger, Figuier,Hawkins以及其它一些作者依據系列的內容豐富的景象創迼開啟了風俗晝。但是沒有任何建立起所謂藝術層次,如同畢卡索一般──是如此智慧的,顯然優於任何的競爭者,其作品成為經典的(不僅欣喜於準確,同時卓越,同時瀕於潛伏僵化之危機)。化石的風俗晝沒有達到類似精典的地位,直到Charles R.Knight開始了他的創作以致最終順利完成了賦予滅絕的動物成為了活神活現,令人信服的並且振奮的地史上生物。
 
 Knight誕生成長於紐約市,而後成為商業藝術者,在1890年為J. R. Lamb開設的為教堂裝飾店舖所僱用。但是Knight始終熱愛自然史,他隨即得到了一項任務去繪製店舖中所有玻璃窗上的動植物。Knight經由每週耗掉幾個清晨在中央公園的動物園中素描動物而逐漸習得技巧。他終於決定奉獻一生於動物藝術的志業,因而開始累積了一些名氣於化石的復元圖像與現生生物畫作,他史前的作品,仿照現生生物的肌里組織及運動姿態,沒有任何以前在畫作史前動物時了解到動物結構的全球一致原則如此的慎密。
 
 當Knight最終和聰慧而且政治上具影響力的Henry Fairfield Osborn合作時,(Osborn當時為美國領導的脊椎動物方面古生物學家,也是美國自然史博物館館長),他的未來做為古代生物的正式畫家似乎已被肯定。Osborn指出:Charles R. Knight是在古生物學領域中曾經擁有過對史前人類與動物生活重現的最偉大的天才。他在美國自然博物館中畫作將永遠留傳不極〝當我還是孩童時,我習慣的每個月到博物館去參觀,我經常佇足於Osborn的雕像前,我衷心熟記在他雕像台上的銘文,我今天仍然能夠轉載記得這些字句,但是我現在認為他最宜獻給charles R. Knight:〝對他而言,化石骨骼變成為生命,而過去幽長的地史中巨大的動物重現於活生生的盛會中。〞
 
 當我們今天凝視Knight的恐龍畫作,我們感覺到一陣古風,因為在過去四十年間改變中的觀念建構了敏捷,移動快速,高度有效率及合理的聰明(甚至潛在可能是溫血性的)動物,取代了原先緩慢,遲鈍,笨蛋的古老傢伙,那是Knight經常創作的模樣。但是,在繪製這龐大傢伙,Knight僅傳達最先進古生物學者的概念,而侷限於一個藝術工作者的認知而已。他能夠畫出動物是最活躍敏捷如同當今修正主義者本質上所推論的──一如他不充分被認知,但是極聰慧的畫作,完成於1897年,顯示二隻小型肉食類恐龍,負傷龍(Dryptosaurus),或者較為出名的滄龍(mosasaurs)追逐白堊紀魚類的畫作,然而在表現古時動物做為適當的傢伙而非原始族群的無能之所有改善方面,這些嶄新風俗畫的作者並沒有成功的突破自由,從強烈拘束於革新形象中脫穎而出──注意到生命是改善演化的行列,或許外觀上引導至其向上的途徑,但事實上,可預期的建構在人類智力之巔峰,即使是純然由自然之大力所驅策。Scheuchzer的聖經上紀年史的鬼魂仍然糾纏著我們。例如,Knight在1935年寫到:
 
 我們之中其心智被適切的宗教定罪所感染者,將偵測這個明顯的抉擇【為增進人類的智力】,那高於我們自身的介入與協助──某種確切的目的,預言或其方式,其控制將左右我們的目標,其最終目標完美我們所有的能力。另外一些,較為科學性的傾向,將會駁斥這個傾向,而將歸諸純然邏輯上與解剖學上的發展所有我們心智上和物理上的增益,從一個低層次風釆心智到幾近完美建構的現代人,物理構造上令人驚嘆,藉由其優勢的大腦之結構,在其所審視中占君臨的地位。
 
 除了少數個別的例外(像是在耶魯大學的Eallinger壁畫),本世紀最初七十年屬於Knight做為化石畫作的主子,唯一成功且廣為流傳的普及競爭者是在Knight死後,出版的有六十個圖版,捷克藝術家Edenek Burian繪製精彩的圖幅,而內容是由布拉格古生物學教授Joseph Augusta所撰寫的。這些圖版也是印製成大開版,它們裝飾許多的博物館與研究機構。然而即令這本書,其外皮飾以馬克斯主義及唯物論的美麗文體,源於捷克斯拉夫的共產黨,持續至佈道教條式的賣弄。Scheuchzer的變形敬神之統御也包括其中:
 
 從每一個地球生命的起始歷史,我們見到生命是如何的持續發展與進展,見到他是持續的被嶄新而高等較複雜的形式所豐富,見到人類,那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之顛峰極致,是如何藉由其生命而連繫在這之中。
 
 (Ⅳ).後現代的圖解繪像──我們現在正處於,正如這本書所證實的,從圖像晝肇始以來,關於化石肖像繪晝最大劇變與活力之中途。理由有許多重,而剖份源於拜金主義──在我們商業充斥世界中道德上的奇特的實情,但是亮麗的模型和畫作現在於劇場公園與麥片粥盒子賺取大錢,而同時移動的塑膠模型帶來更多的人群來到博物館,而掩蓋了優良可觀的真實骨頭的體軀架構。
 
 但是更好的理由原是由於新概念的驟然成長,使重新激起了古生物學這一個科學領域,因而迫使我們重新塑造老的原始型式成為有效率的及有價值的傢伙。我們不再譴責史前的動物為愚笨的,只因為他們生活在許久之前不恰當的諸多理由,而終於我們尊敬的看待它們,認識到了滅絕在我們隨機的世界中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情──而我們這種生物,生活僅僅如此此短暫的時間,無足以建構任何理論來中傷那些動物,像是恐龍,它們存活在地球上足足有一億四千五百萬年之久。更加諸其上的,現在對史前生物的興趣如此廣泛濃厚,而消費者花錢於那些繪製圖畫如此的大量,這個領域將不會立時再消失於一般的廢止之境,而只侷限於幾近所有的可能作品於一個人身上──即令像Charles R.Knight這樣偉大的藝術工作者。
 
 我將不再此追尋現代圖像畫的分析,因為這個領域轉變太快速,而且現代化的最佳果實可以從本書中享其樂趣──因此何需仰賴於我呢?但是,我要策劃來註解在史前圖像畫的趨勢是如何的與許多其他領域,從文學到建築,標示上〝後現代主義〞之風尚,是那麼的緊密聯繫──因而,再度的我們參予到一個一般性的社會運動之中,不僅僅追隨到科學的侷限中軸,藉由對實際知識的增益而有所回應。
 
 假使後現代主義在其觀點上是多樣性的,非僧侶階級性的,遊戲式的,個性的,多元化的,打破陳規的,以及多面相的──然而現代主義則追求一個簡化的及規範的經典議題──那麼令人發狂的各式各樣有關化石的現代藝術,實質上值得被特別標示,尤其是它眩耀的恐龍及其全然嶄新的空間感與透視畫法(經常從翼龍的眼睛看法,到剛剛孵出來的小恐龍優越的觀點)。僅提出一個例子,想一想Gregory Paul的畫作,名之為〝當迷惑龍被異特龍追逐而尋求水遁時,會發生什麼事〞。光談主題就極其諷刺性的,並且是一種老式的現代一致性的妙計。你必需要了解到原先爭辯的歷史有關於追逐的樂事以及Paul的譏諷式的抓到你的畫作。因為在恐龍學裡陳腔老調的老笑話是宣稱蜥腳類恐龍撤退到水域中避免獸足類恐龍的追逐,認為後者不敢冒險到水中追捕它們。但確實沒有一個人質疑為什麼不敢,而Paul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群異特龍終究可能追捕到大型蜥腳類的迷惑龍。
 
 我僅期望這個圖像畫的傾向於打破陳規的觀點能符合於同樣重新審視蔓延廣泛且強制性的所有創作──傳統上描述生命史就是一場盛會,從無脊椎動物到脊椎的梯子,一直到人類(這個架構,即使有所革新,仍然是本書中一般性的跟隨亦步亦趨)。我們通常想像達爾文與演化代表了永恆的偉大分水嶺,改變了生物學所有一切,但是許多議題正航行穿過這個最大的屏障,相當未受損的崛起於另一面──重新披上演化的解說,但沒有改變其根本的內涵。關於〝登高及人類(man)〞(用古老性別歧視的用語)的概念,是列名最顯著的這些未改變,但最具瑕疪的西方世界的確信。在先一達爾文主義的古生物學者歸諸這樣的進展於上帝之持續創生的脈絡之中;但是後達爾文主義的演化學者(像Charles R. Knight)講述同樣的故事,訴諸天擇取代了上帝的傑作。
 
 我們仍然在期盼真正的革命──認識到所有的生物系譜擁有它們歷史之一切,大多是肇因於意外的好運道而非緣於可預期的發展。達爾文的革命式世界觀確實引申了根據事實而來的這種脆弱敏感解說之模式,但是卻沒有預先的預期──但是我們一直堅持這種引申,因為,我最後一次說這件事,Scheuchzer的陰魂仍然徘徊於我們周遭,使我們不願意放棄人為中心的支配生命史的原則。演化學者確實了解到歷史的束縛如何影響到古生物學的系譜,但是當它跳到一個概念的層次鎖位我們自身心智的範疇時,我們健忘了同樣議題。
 
 我們甚而不知道如何去形成概念化,更談不上去繪製,一個世界觀,能置於智人(Homo sapiens)於生命史中的適切位置。我們知道前行盛會式的畫作,因為我們據此脈絡繪畫達一個世紀之久,但是什麼是演化意外模式的圖像畫呢?我喜愛這本書的生命,但是它持續帶給我們過去的陰影,好以穿過陰暗的玻璃望出去,有一天,或許,我們可能面對的和我們的祖先們聚首相逢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