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造結構建築技術的顛峰之作-佛宮寺釋迦塔

在中國科學與技術展示區裡面與建築技術相關的展示中,佛宮寺釋迦塔的模型(圖一)是最引人注目的焦點。這是興建於西元1056年的遼國(與北宋同時期,位於宋朝疆域的北方),座落於今天的山西省應縣這個地方(圖二)的一座木塔。佛宮寺釋迦塔是中國少數被完整保存下來的古代木造建築之一,也是目前全中國最古老的木造建築。整座塔完全是由木造結構所建築完成,實際高度有67公尺(大約22層樓高,是科博館植物園溫室的兩倍高),底部的直徑有30公尺(大約是科博館植物園溫室直徑的一半),總重量大約有2600公噸,塔裡面目前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Read more

火藥

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但火藥常被人聯想到不好的戰爭,而好處似乎只能想到放煙火時可以娛樂大家。其實在工業採礦、道路建設、甚至現代汽車工業中安全氣囊的設計,都需要用到火藥或相關的原理。所以火藥對世界的重要性,絕不是只有在戰爭和娛樂的用途。

Read more

造紙術

過去歷史課本所說的「蔡倫造紙」,是出自後漢書的記載。但其實從漢代古墓中所發現的「紙」,很多都早於蔡倫的年代。像是在1986年時,中國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發現秦漢時代的古墓中,找到一張畫有古代地圖的「紙」(放馬灘紙),推估年代大約是西元前二世紀,比蔡倫的年代還早了大約三百多年。雖然現在大家已經都同意蔡倫並不是第一位發明紙的人,但蔡倫改進造紙技術仍是不爭的事實。

Read more

指南針

人類至少在二千多年前就發現自然界有磁石這種東西,知道磁石具有磁性。到了大約一千年前,人類發現地球也有磁性,而且可以運用人工的方法製造具有磁性的磁針,讓磁針順著地球的磁性,指出固定的方向,這就是指南針的發明。

科博館展示的「司南」,曾經被認為是中國最古老的指南針。根據東漢王充(西元一世紀)在《論衡》是應篇中提到,「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說的或許就是這個以天然磁石所製成的湯匙形狀司南,如果投在地盤上,司南的柄會指向南方。

Read more

一起來看科博館!

在人類文化廳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的科學與技術發展,如何演變到今天日常生活中的先進技術與科技;可以看到我們種植食糧作物方式的演變、醫療技術的演變、以及我們自古以來不停追尋心靈生活可以獲得依靠的演變,都在人類文化廳的各個展示空間裡面,等待著我們去探索自己的生活方式究竟是如何演化而來。

Read more

在球面科學展示系統上設計一個板塊運動的學習活動

最近「終於」開始動手研究美國氣象總署開發的球面科學展示系統(Science on Sphere,簡稱SOS),想要讓學生在球型的地球影像上學習和探索,不用再在平面的地圖上想像,或是根本忘了地球是圓球型狀的這件事。基本測試完成之後,就是開始構思要設計的「故事」主題。不過既然講到球型的地球,當然還是講「板塊運動」才最有意思的吧!接下來,我打算把整個設計的過程做成記錄,希望也可以提供給其他有興趣的老師,未來說不定也可以設計出更多有趣的故事,在這個球型的地球上呈現出來。

Read more

從劇烈的太陽表面活動認識太陽 —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楊雅惠教授

太陽的存在對地球上絕大多數生物來說,是無比的重要。它源源不絕提供給地球的能量,不僅維持著地表的溫度,也驅動了大自然的運轉。在我們的眼中,太陽只是天空中一個拇指大小的光點。但如果把這個光點放大幾千億倍之後,就會發現太陽活躍的程度,其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而太陽表面這些劇烈的活動,究竟反映出哪些結構的變化?我們又能從中獲得什麼樣的訊息?我們想知道,太陽究竟是怎麼回事。

Read more

人類太空探索六十年-李傑信博士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是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太空探索前進基地,許多偉大的太空計畫,像是阿波羅登月計畫、火星登陸計畫、哈伯太空望遠鏡計畫、和太空梭計畫等等,都是我們從小到大聽過一次又一次的太空探索任務。所有夢想未來要上太空、想前進宇宙的孩子,應該沒有不知道NASA大名的人。雖然我們還沒有機會邀請到太空人現身說法來告訴我們進到太空之後的感覺,但我們邀請到一樣難得的NASA科學家,一位在NASA工作了數十年,親自參與無數科學任務的李傑信博士到學校裡,來為我們介紹這六十年來,人類究竟為了探索太空做過哪些努力、獲得哪些成就,以及我們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前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