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彈性學習時間要幹嘛?自主學習計劃是什麼東西?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裡面規範的彈性學習時間,以高中來說,就是將過去每週進行的班會、週會、社團活動、以及自習課時間,進行比較明確的規範。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把自習課納入學習活動的一部份,以培養學生自己安排自己學習活動的能力為重要目標,稱為自主學習。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實施,其中遭遇最大阻力的地方,大概就是「新名詞」吧!從新課綱最核心的概念-「素養」是什麼意思,就讓大家沒辦法很容易地望文生義,增加溝通上的困難,也導致大家有理由拒絕理解新課綱的意義。現在「彈性學習時間」又是一個例子,如果我跟大家說,彈性學習時間就是規定各級學校,要把以往的班會、週會、社團活動、以及自習課時間,好好進行規劃,相信大家就會覺得比較熟悉。
既然這些都是過去本來就有的活動,那新課綱除了把他們統稱為「彈性學習時間」之外,還有什麼改變呢?有!我認為新課綱很想透過彈性學習時間的規劃,進一步加深讓學生「選擇」自己想要的學習內容,甚至「設計」自己想要的學習活動。如果我們規劃得好,對於學生未來一生的學習與成長來說,將會是相當重要又深刻的影響。
首先,新課綱規範高中學生每週5節的彈性學習時間,其中會有2到3節是團體活動。團體活動就包括以前我們熟悉的班會、週會、和社團活動。有時候學校還會特別安排全校性的演講、校外參觀、或是比賽競技等活動,都是屬於團體活動的一部份。所以新課綱實施之後,唯一的差別大概就是學校必須明確地把每週活動內容規劃填報給教育主管機關,而學生實際接觸到的學習內容則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除此之外,高中學生每週的彈性學習時間中,還會有2到3節課的時間,是利用過去的「自習課」時間,來進行所謂的彈性學習課程。大家不妨先回想一下,我們高中時候的自習課大多是拿來幹嘛呢?睡覺、打牌、聊天、考試、或準備下一節考試,應該是最常見的自習課。偶爾,會有老師課上不完,利用自習課來補課。有些參加國語文競賽、實驗能力競賽、或是各種比賽的選手,可能會利用自習課去準備或練習等等。
下面就是新課綱規劃彈性學習課程裡面可以進行的活動,包括: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大家如果仔細比照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其實都是我們以前自習課在做的事啊!但這其中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在於學生的主動性。過去的自習課很多都是被老師給「佔用」,例如考試或補課,導致學生被迫接受。偶爾沒有排考試的自習課,又因為沒有老師教導過如何「自習」,學生如果不懂得自動自發規劃並利用時間,時間常常也被浪費掉了。
所以新課綱的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利用彈性學習課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己規劃如何學習,或至少自己選擇學校所提供各類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而不是像過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老師的安排,或是在沒有人指導時間規劃的狀況下把時間給浪費。換句話說,指導學生好好利用時間,規劃或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向,並且身體力行,就是新課綱對彈性學習課程最重要的理想。
目前坊間流傳的「微課程」,其實就是前面提到的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秉持著新課綱的精神,學校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的課程和學習機會,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自己的學習規劃來選擇。設定每個課程以六週為單位(不是強制規定),是希望學生的學習可以更多樣化。但微課程的重點不是在學校預先安排的課程內容,重點仍是在學生的自主學習規劃。這些課程必須符合學生需要才有意義,甚至學生可以規劃學校沒有的課程,只要獲得學校認同,學校甚至可以主動安排老師進行協助,這就是新課綱最棒的地方。
當然,這對學校老師來說就是一個新的負擔。我們正在努力徵詢老師開設微課程的可行性,正在努力學習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計劃。有些高中和鄰近的大學合作,由大學開設微課程供學生選擇。我認為這些都符合新課綱的理想,對學生來說也都具有正面的意義。
但是,我也遇到某一所傳統的升學名校,把彈性學習課程時間安排學科的課程,強迫學生只能選這一門課。理由當然是因為多上一點學科,學測成績就會比較高,考以考上好大學這樣的邏輯。可是這種作法不只是鑽新課綱規定的漏洞,而且完全違背新課綱希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我認為不好。
希望我的解釋,可以讓大家瞭解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所規範的彈性學習時間,這樣的作法和理念都是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正因為我們認同這樣的理想,所以不管再累,我們都努力想要試著做做看。為了大家的將來,讓我們一起努力~
參考資料: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對於「彈性學習課程」的相關說明(在第11頁到第12頁)。
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中對於「彈性學習時間」的相關規定(在第七點)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729
(回到最前面「問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