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新的「學習歷程檔案」和舊的「備審資料」有甚麼不一樣?
A: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今年就要開始實施,三年後(111學年度)的大學申請入學,就會用學習歷程檔案取代過去的備審資料。為了改善過去備審資料的不足,讓大學可以更清楚申請學生的特質,教育部特別為學習歷程檔案量身打造詳盡的實施辦法,背後的意義不僅是為大學招生做準備,同時也兼顧對高中學生學習方向的指引。所以不論是老師、家長、或學生,都值得好好來認識一下這個「學習歷程檔案」究竟是甚麼。
一、到底甚麼是「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其實和過去備審資料差不多。
學習歷程檔案裏面的項目,像是學生基本資料、自傳、學生修課紀錄和成績、學習成果(學生上課期間曾經寫的作業或報告)、多元表現(學生參加比賽和活動的紀錄)等等,其實都是過去備審資料裡面會放的內容。所以學習歷程檔案其實不是甚麼完全創新的做法,反而比較像是改進過去備審資料有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二、學習歷程檔案每學期都要認證?每學年都要上傳?其實高三才開始準備很辛苦。
以前很多同學都等到高三要申請大學的時候,才每天沒日沒夜地準備備審資料。可是高一認真寫的書面報告可能早就不見了,高二參加大學很棒的營隊,因為沒有馬上寫心得,現在也不記得內容,只能隨便找兩張照片貼一下。這樣對學生來說其實相當可惜,無形中損失很多可以證明自己的資料。如果可以事先一點一點把資料留下來,就可以避免這樣的遺憾。
所以新的學習歷程檔案實施辦法規定,同學必須每個學期把自己上課之後滿意的「學習成果」請上課的老師認證。然後每個學年選擇最多六件學習成果,上傳教育部的資料庫。課堂以外的「多元學習成果」,像是參加社團、表演、比賽、研習或營隊等活動的紀錄,每個學年最多可以上傳十件到教育部的資料庫。讓同學在高中三年期間,就可以陸陸續續把資料上傳。
等到高三要申請大學的時候,同學就可以從教育部的資料庫裡,勾選想要提交給大學審查的內容。對同學來說,省去臨時到處找資料的痛苦。對大學來說,可以看見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過程。是教育部推動學習歷程檔案的做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改變。
三、學習歷程檔案是不是又要花大錢才能做得「漂亮」?其實學習歷程檔案辦法的設計有考慮到這個問題。
學習歷程檔案裏面的「學習成果」和「多元學習表現」,或許就是過去在備審資料時代最被大家詬病,要家長花大錢把備審資料變得漂亮的部分。所以新制度確實考慮了這個現象,加進一些新的設計,包括:
學習成果必須經過教師認證。學習成果是同學在上課期間寫的作業或報告,必須經過上課老師的認證才能上傳。所以每一位高中老師變成第一線把關的人,可以輕易判斷這些作業是不是學生自己完成的。如果有錢的家長還是想砸大錢把孩子的學習成果搞得漂亮,當然還是有可能。但現在變成每學期都要砸大錢,砸錢的難度也大幅增高,有利於沒錢可砸的我們這種人。
學習成果和多元學習表現每學年都有上傳數量的限制。學習成果每學年六件、多元學習表現每學年十件的上傳限制,也可以避免有錢的家長可以一年為孩子「生產」幾十件、幾百件的成果和表現。如果這些家長把金錢集中砸在少數幾件作品,反而顯得這些作品超過學生應有的程度太多,不見得佔到好處。
總而言之,拿新的學習歷程檔案和舊的備審資料相比,大家很容易可以發現,要靠錢砸出漂亮的檔案,是越來越難了。
四、砸大錢的資料還是比較佔優勢?資料背後的意義變得更重要。
今年學校有位同學,很多比賽成績都不是名列前茅,但他仔細把每一次比賽的事前準備、比賽經過、比賽結果和收獲、以及事後的檢討,都仔細地一一記錄下來。結果他的備審資料獲得大學教授的青睞,錄取到他最想念的大學學程。
未來學習歷程檔案中的多元學習表現,也有類似的設計。在申請大學的過程中,教授最看重的不見得是比賽第一名,第八名的事後檢討說不定比第一名更顯得珍貴。所以未來在申請大學時,每位同學必須針對自己所提出的多元學習表現,做一個全面性的說明。說明這些成果對自己的意義、收穫與成長。
所以,砸錢而來的表現,如果真的能在學生心中留下重要的意義,那至少錢花得有價值。如果沒有,那不僅對學生沒有好處,對於申請大學的幫助也不大。
五、學習歷程檔案還是看重平時的考試成績而已?搭配多元選修,學習歷程的意義更顯重要。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改變中,增加選修課程是另一項重大改變。相較於過去只有社會組和自然組的課程差異,新課綱增加非常多元的選修課,甚至開放各個高中提出符合自己學校特色與學生需求的課程。因此,學習歷程檔案中的修課紀錄和成績所代表的意義,遠遠超越了過往的內涵。
由於課程的選擇變多,每一位同學的選課結果,可以更貼近學生的特質和興趣。對大學教授來說,他們可以更深入了解學生,選擇到更適合就讀這個校系的學生來就讀。
和多元學習表現有個類似的設計,學生必須在高三的時候回頭看看自己高中三年所上過的課,反思這些課帶給自己的收穫和影響。所以學習歷程檔案不再只是科目和成績的集合,還包含了學生的特質與學習成長的過程。我認為這個資料如果上了大學之後還可以繼續紀錄,會成為每個人一生學習與成長的重要紀錄。
這樣的設計在提醒我們,學習的過程同樣深具意義,學習不是只有考試成績,不是只為了考上大學。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看待學習的過程,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就會增加,喜歡甚麼、擅長甚麼、哪些該加強、那些不感興趣也會變得清楚。要讓每個學生持續學習,正是新課綱最核心的目標。
常有老師跟我說,我最討厭教改,每次教改就改得亂七八糟。但是當我們漸漸了解這些制度的改變之後,會發現每件事情都在慢慢往變好的方向前進。或許大家只是被「學習歷程檔案」、「素養」這一類陌生的名詞搞得心煩。希望透過我們的解釋,能夠讓大家漸漸熟悉,這些新名詞的背後,是我們對教育的期待和努力。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則是我們一直沒有改變的理想。
(回到最前面「問題列表」)